第A01版:要闻

为特色产业园区提质增效贡献政协力量

  特色产业园区是推动产业集聚、优化资源配置、培育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支撑。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特色园区建设,将其作为“465”现代产业集群建设的头号工程,坚定不移推进“产业集群+特色园区”发展模式,持续整合资源、精准发力,推动全市特色园区建设不断走向深入、取得实效。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党委政府的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履职就跟进到哪里。2024年,市政协经科农委联动各市(县)区政协经科农委,围绕全市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开展专项民主监督。所形成的调研报告经市政协主席会议协商通过后报送市委、市政府,获得市委主要领导批示,市政府相关文件充分吸收报告所提建议,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专门答复办理情况。履职成果的转化落实,充分彰显出政协建言资政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也进一步激发了委员们建言献策的热情。

  为更高水平推进我市特色产业园区建设,2025年,市政协专门把此项工作列为年度协商计划和重点工作之一,继续联动各市(县)区政协经科农委,(下转第2版)

  为特色产业园区提质增效贡献政协力量

  (上接第1版)聚焦全市特色产业园区建设进一步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开展民主监督性调研,积极建言献策,推动我市园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9月下旬,市政协又一次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实地视察了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和无锡(梁溪)空天产业园,详细了解园区规划定位、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集聚程度、创新资源整合、企业孵化培育及配套服务体系建设等情况,切身感受特色产业园区作为经济增长极和创新策源地的蓬勃活力与巨大潜力。此次视察既是对前期建言落实情况的“跟踪督”,也是总结成效经验、谋划未来的思想“新碰撞”,是为进一步推进主体功能区发展、加快培育“465”现代产业集群、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凝聚共识、建言献策、增添动能的实际行动。

  从现场视察到座谈交流,从感性认知到理性建言,委员们的思考在不断深化。在专题座谈会上,市政协委员吴满良认为,我市在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工作方面,呈现出力度大、措施实、推进快、成效好的特点,但在体制机制、统筹布局、工作创新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他建议,要高水平系统推进,建立从市纵贯到园区的专门服务机制,统筹推进特色产业园区与功能区建设,形成全域一体、功能互补、特色鲜明、协同融合“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特色产业园区发展格局;要高质量发展集群,坚持“产业集群+特色园区”发展思路,坚定优化调整一些存量园区“散、杂”产业布局,保持定力布局增量园区主导产业,着力推动特色产业园区主导产业成色逐年提高;要高效率管理运营,积极引入市场化专业运营团队,大力探索与国企携手板块合作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发展“一国企、一园区、一产业”的“拉链建园”模式,鼓励知名民资、外资参与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不断提升园区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运营水平。

  市政协委员阙尧尧表示,我市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呈现出园区布局和产业空间持续优化,产业竞争力、科创驱动力、区域带动力不断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产业布局不够均衡、发展质效和品牌辨识度有待提升、科产城人融合发展不够等短板。他建议从量质并举、大小兼顾、内外兼修等多个维度综合发力。要树立更加鲜明的“亩均/单位面积论英雄”导向,在推动园区产业布局科学合理、有所侧重分布于“465”现代产业集群各个赛道的同时,从投资强度、科技浓度、人才密度、品牌彰显度等多个维度完善评价体系,进一步提升园区发展贡献质效。要依托“特色园区看无锡”展播活动,提升产业显示度和园区影响力,将更多市域范围内的特色园区打造成在长三角具有较高辨识度的区域特色品牌,成为优质项目的首选落户地。要聚焦主导产业与优势领域,开放资源创造条件,精简审批验证流程,重点打造人工智能、节能减排、绿色能源等应用场景,完善商业服务、体育运动、人才公寓等各类配套设施,以城留人兴业,实现园城共促、科产城人融合发展。

  在认真听取委员们发言后,市政协主席项雪龙表示,特色产业园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中地位突出、作用显著。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委部署要求,聚力推动特色产业园区建设进一步走深走实、提质提效,以园区“一子落”带动产业“全盘进”,为我市扛起经济大市“挑大梁”责任、为全国全省大局作出更大贡献提供强大支撑、注入强劲动能。

  (周晓方、杨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