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太湖周刊

舞剧《牡丹亭》何以圈粉年轻人?

  四百多年前,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写就五十五出传奇剧本《牡丹亭还魂记》,而今化作舞剧《牡丹亭》,邀请追梦人共赏良辰美景,共启惊梦时刻。

  10月12日晚,无锡大剧院歌剧厅,水雾与光影在舞台上交织成朦胧幻境。随着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杜丽娘”与“柳梦梅”相携而立的身影渐隐,全场掌声如潮,演员们谢幕数次仍难平观众热情。作为2025太湖文化艺术季的重磅演出之一,舞剧《牡丹亭》在无锡连演3场,实力圈粉。在传统与现代的艺术对话中,观众久久沉醉在跨越四百多年的“至情”世界里。

  文学经典舞中重生

  “古典、现代、梦幻、飘逸,《牡丹亭》改编成舞剧,呈现出来的是一首长篇散文诗。”“游园部分演员们跳得好棒,双人舞太流畅了!”“本来一直想看黄慧慧和王盛熙的《打金枝》,没想到先看到的居然是《牡丹亭》!”……网络社交平台上,剧迷们对于舞剧《牡丹亭》的议论还在继续。

  舞剧《牡丹亭》是近年来中国舞台艺术领域的重要创新之作。青年舞蹈艺术家黎星与青年编导黄佳园耗时20个月精心打磨,在尊重原著精髓的基础上,将原著五十五出浓缩为《梦卷》《画卷》上下两本,提炼出杜丽娘、柳梦梅等6个核心角色,用肢体语言重构“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爱情传奇。

  以青年主创来号召青年观众,延续戏剧的青春生命。舞剧《牡丹亭》并非简单地复刻经典,而是一场基于原著精髓的当代重塑。其最大看点还在于青年演员的活力,赋予了四百多年前的剧本以全新的生命力。舞台上,人鬼神俱在,演绎三生传奇。

  当杜丽娘轻叩粉墙时,流动的水雾随舞者肢体起伏,虚实空间在此刻交融。“游园惊梦”场景中,7分钟的双人舞以极致缠绵的肢体张力,将爱情萌发的悸动层层递进;《冥判》一折中,花神为杜丽娘求情时半步进退的精准拿捏,来源于演员一次次的排练打磨。青年舞蹈家、剧中柳梦梅的扮演者罗昱文重新研读原著,又反复观摩此前改编的舞台剧,全身心投入创作当中。他直言:“剧中的每一个动作都在讲故事,连呼吸都要与角色的情感同频。”

  年轻观众为情奔赴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舞剧《牡丹亭》让我看到了爱情最本真的样子。”“没有一句唱词,却看懂了所有深情。”演出结束后,不少粉丝走出歌剧厅直奔演职人员通道,等候与演员见面,请求签名。来自常州的“00后”观众小林在演员中寻找杜丽娘的扮演者胡婕,剧中最令她动容的是,结尾处演员未发一言却泪流满面的对视,“那种情感的穿透力比语言更强烈”。

  10月10日,舞剧《牡丹亭》见面会在江南大学举行。北活音乐厅中,该剧导演黄佳园和胡婕、罗昱文、黄慧慧等主创分享了幕后故事,引发学子追捧。江大舞蹈编导专业学生宁芳瑶告诉记者,这部剧让她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尤其是如何用肢体语言处理感情细节。

  先以“美”吸引观众,再传递“情”的内涵。舞剧《牡丹亭》的舞台呈现美轮美奂、如梦似幻。全剧围绕一个“情”字层层展开,以杜丽娘游园惊梦、情殇而亡的虚幻,勾勒出“情至”的温柔缠绵;又借柳梦梅拾画还魂、跨越生死的执着,诠释“情坚”的现实重量,演绎真切而深刻的双向奔赴。导演阐释此“情”为“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

  “这是一种难以抗拒的美,看剧的过程就是欣赏美的过程。”观众雅晴一直关注着该剧的信息,从苏州追到无锡。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年轻观众从《红楼梦》开始追舞剧,《牡丹亭》开启巡演后,又开始追新剧。无锡大剧院的后台购票数据显示,舞剧《牡丹亭》的观众当中,外地观众占比近四成,主要来自长三角地区,越来越多的观众“为了一部剧,奔赴一座城”。

  助推艺术走近大众

  四百年余韵再现亭前,且看姹紫嫣红又开遍,最撩人的春色是今年。资深戏迷周先生关注到舞剧《牡丹亭》的细节:“舞台设计中‘粉墙金砖’的视觉符号用得很妙,很江南,这是传统应有的打开方式。”这种跨越年龄层的共鸣,恰是作品成功的佐证。

  该剧由苏文投集团、禾戏剧出品制作,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带有鲜明的江南文化印记。在导演黄佳园看来,这部作品的生命力在于“以当代视角激活传统”。舞剧跳出了昆曲对唱词叙事的依赖,却留住了“至情”的内核;运用现代舞台技术,却扎根于江南文化的土壤。随着舞剧《牡丹亭》的全国巡演,“牡丹亭之梦”开始流传,也让更多观众为江南而着迷。

  2025太湖文化艺术季期间,无锡好戏连台。如何让更多人接触到高雅艺术,进而主动走进剧场?这就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艺术引导。“青春版《牡丹亭》拥有很多年轻受众,舞剧版《牡丹亭》同样如此,这次进校园活动就是一次成功的艺术引导,让舞者和观众得以直接沟通,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无锡大剧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演出市场日趋成熟,多元化、高品质的艺术作品层出不穷,观众的艺术素养也在提升。

  接下来,根据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改编的经典话剧《东方快车谋杀案》《无人生还》、“话剧九人”口碑佳作《翻山海》、老舍经典话剧《茶馆》、出圈婺剧《三打白骨精》等精品剧目将轮番来锡上演。此外,曾在无锡创下剧场演出票房佳绩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将于11月再度登临无锡大剧院,连演三场,目前演出票已售出九成。(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