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热闻

挖掘城市角落打造独特秋景、科技赋能升级研学游、多元产品塑造康养之城形象……

解锁锡城秋韵的N种打开方式

  坐在碎金满缀的桂花树下,甜香中轻啜一口咖啡;在稻浪滚滚的金色海洋里俯身挥镰,结结实实地体会丰收的滋味;在拈花湾的疗愈能量市集中,找回身心平衡的节奏……金秋时节,浓墨重彩的秋色与恰到好处的凉意吸引着人们步出家门,寻找秋日不同的打开方式。如何通过产品的开发、场景的焕新、科技的赋能,让无锡“宜游、宜居、宜生活”的城市特质更加深入人心?

  秋色,不止似锦的繁花

  秋天的无锡,像打翻了大自然的调色盘。从繁密馥郁的金桂,到清丽高雅的菊花,从饱满灿烂的向日葵到如烟似雾的粉黛草,竞相绽放的秋花秋草全方位俘获着游客的心。微博平台上,仅“无锡的桂花终于开了”这一个话题就有近96万次阅读量。就连一些小众赏花地也告别了低调,成了爱花人士追逐的热门打卡地。

  景区配套推出的活动与文创产品更是将这波“追花热”推向高潮。在惠山古镇购买赏秋套票,既可打卡寄畅园的秋色,还能领取桂花茶,获得视觉、味觉的双重享受;梅园适时上新桂花拿铁等系列产品,锁住秋天的味道;拈花湾推出华服免费体验活动,游客可以身着汉服,在漫山遍野的硫华菊中拍照留影。

  不过,在无锡市旅游业协会顾问王洁平看来,除了似锦的繁花,无锡动人的秋色还蕴藏在这座城市的角角落落,“斗山独特的‘矮脚雾’,蠡湖的水天一色,贡湖湾湿地公园中乌桕、榉树、鸡爪槭等树种变色,形成层林尽染的景观,都是秋天独特的景观,可以量身打造文旅产品。比如在斗山可以提供汉服租赁,让游客身着传统服饰,在云雾缭绕的茶园间品清茶、抚古琴,或者邀请艺术家以贡湖湾的落叶、树枝为材料,创作大地艺术作品,增加景观的艺术性和互动性。”

  科技+农耕,提升研学含金量

  秋日阳山,弥漫着泥土芬芳的田野里正上演一出“挖呀挖呀挖”——孩子们撸起袖子,手握小铲翻开土层,寻找红薯圆滚滚的身影。最近每个周末,这里都会迎来近二十组家庭参与“土地寻宝”研学活动。家长赵先生说:“现在的孩子离土地太远了。在这里,她不仅学会了辨认作物,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春华秋实’的意义。”

  类似的研学活动在无锡不断上演。在花星球,孩子们亲手采摘洛神花,经过清洗、去核,制作成手工窑炉披萨与洛神花果酱;在梅园,孩子们将切好的南瓜片放入竹匾,将成串的豆角挂上竹竿,体验晒秋的乐趣;在三国水浒城今年新推出的宋式农耕项目中,学生们通过五谷祭天仪式、筛种选优、水车灌溉、犁耕实操等环节,沉浸式感受古代农人的日常。

  有业内人士指出,秋季研学活动可以打破“下地干活”的传统农耕模式,融入更多科技元素,提升体验的含金量。比如,锡山国家农业园的稻田研学,除了水稻收割、脱粒等农作环节,还有科研人员带领孩子在水稻育种实验室中,近距离观察水稻种子的细微形态,探索其生长奥秘。“无锡的农业逐步迈向智慧化、数字化,完全可以将无人机技术融入研学课程,让学生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学习规划航线,操作无人机对农田进行航拍,采集作物长势影像,用科技点亮文旅新场景。”

  康养,撬动“情绪经济”新空间

  五感正念冥想、真美妙情绪流动音乐会、芳香疗愈瑜伽、心流能量画……11月7日至9日,拈花湾邀请近40位疗愈导师,以疗愈工作坊、深度体验、疗愈表演、文化展演等形式,开启一场疗愈之旅。相关负责人说:“我们不仅要提供传统的风景观光,还要创造一个能让游客放下浮躁与焦虑,在不慌不忙中好好生活的场域,只有与人产生情感连接与价值共鸣的体验,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忙了大半年,到了该放慢脚步、放松身心的时候了。”社交平台上一位网友的感言道出了大家的心声。洞察到大众情绪点的文旅行业纷纷上线“康养”主题产品。无锡国旅、无锡中旅、江苏康辉等我市8家重点旅行社推出秋冬季适老康养路线,窑湖小镇打造“慢窑生活季”,用“云上小火车”、草坪音乐会、诗词互动等让“山里的日子慢下来”。

  “打造高品质旅游度假目的地的关键点之一就是创造情绪价值。通过体验型产品、亲客型服务、特色化供给、社交化场景,为游客提供情绪价值,激发情感共鸣,将‘情绪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王洁平说,在这个意义上,无锡可以从打造鲜明的主题入手,塑造秋季康养之城的形象。“比如围绕‘锡式秋韵,静养身心’开发‘山水禅修之旅’‘田园疗愈之旅’‘古镇慢活之旅’等主题路线,内容包含住宿、健康餐饮、定制化养生课程以及周边景区的慢游。同时,将秋季特色农产品如菊花、芋头、湖鲜等融入餐饮体系,创新研发‘秋日养生宴’。”(黄梦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