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让“到无锡听音乐”成为文旅新IP

乐润万家,普惠共生

  傍晚6点半,天空映着晚霞,72岁的周阿姨提着小马扎坐在了社区小游园的舞台前。这天是无锡民族乐团“民乐进社区”的日子。过去,她爱听收音机,听歌曲、学锡剧;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听到专业乐团的现场演奏,她感到幸福无比。无锡这座“世界音乐之都”的普及故事,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由一个个鲜活的音乐现场组成的。当太湖的水波与二胡的旋律同频,当老厂房的回响与交响乐的恢宏交织,这座城市正用音乐告诉世界:最好的普及,是让每个人都能在旋律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

  打造专业乐团矩阵,以乐为媒,跨越山海。“弓要拉得稳,姿势变成肌肉记忆后,才能有余力将充沛的感情放入演奏中。”无锡民族乐团的老师正给青少年民族乐团的小乐手调整二胡姿势。无锡拥有民族乐团、交响乐团、锡剧院、歌舞剧院4家专业艺术团队。民族乐团带领青少年民族乐团,年均开展公益演出超百场,赴多国巡演;交响乐团带领青少年交响乐团,携代表作《无锡序曲》亮相法国、日本、德国,乐团与费城交响乐团合奏《二泉映月》,获赞“中美文化交融新典范”。“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的乐迷遍布全球。”无锡市锡剧院不久前结束了在奥地利、意大利的演出,锡剧的优美唱腔深深圈粉欧洲观众。

  无锡正让旋律住进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夜幕降临,无锡大剧院灯火通明。25岁的设计师林晓雨刚下班,就匆匆赶来看太湖文化艺术季的音乐剧。“一年比一年难选,太多好剧了。”今年的艺术季,林晓雨一连买了四场音乐会的票,“民乐、交响乐、新国风、演唱会,一次看个够”。无锡大剧院票务部负责人介绍,今年艺术季的演出量质齐升,真正实现了以市场为导向,票房成绩一路看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无锡拥有8个大剧院、音乐厅,18个音乐主题类博物馆、纪念馆,各类演出中心、小剧场、街头/社区音乐空间超千个,年均开展300余场惠民演出。一批音乐主题场馆、场所共同构成城市音乐文化生态,深受年轻人欢迎,全市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在中国地级市中名列前茅。

  音乐正成为这座城市最温暖人心的力量。“咚、咚、咚——”无锡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音乐教室里,8岁的听障女孩小雯正跟着老师学打非洲鼓。她紧盯着老师的手势,双手随着节奏落下。“虽然她听不见声音,但能感觉到鼓的振动,(下转第2版)

  乐润万家,普惠共生

  (上接第1版)能感受到大家一起演奏的快乐。”项目负责人说,小雯刚来学鼓时,跟不上节奏,总躲在角落里,不敢伸手,也是因为音乐的力量,慢慢地,她开始愿意尝试,到现在,她已经能参加集体演出了。据了解,我市于2018年启动了非洲鼓音乐项目,截至目前,已走进无锡的202家残疾人服务机构。据不完全统计,去年,这个项目覆盖了2.2万人次,很多像小雯一样的残障朋友,通过音乐找到了自信。

  剧场里有太湖文化艺术季、“星期广播音乐会”,户外有“太湖啤酒音乐节”“荡口音乐节”“山湖音乐节”……这种全龄段、广覆盖的普及模式,不仅涵养了市民的文化素质,更催生了庞大的文化消费需求,让“到无锡听音乐”成为文旅新IP。在无锡,音乐不仅是艺术表达,更是经济要素;普及不仅是文化惠民,更是为发展赋能。这座“世界音乐之都”用实践证明:音乐真正融入了城市血脉,就能成为激活人文价值、提升城市能级的核心力量。

  (韩玲、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