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热闻

扶弱救急见义勇为可获专项奖励和救济

在无锡,老人倒地放心扶!

  本报讯 “老人倒地没人扶”这个社会热点话题有无破题之策?近日,无锡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无锡市公安局主动研究、认真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出台了《无锡市扶弱救急见义勇为专项奖励和救济办法(试行)》,通过明确行为界定、奖励救济机制、经济兜底保障等内容,激励引导广大群众在面对“扶不扶”“救不救”“帮不帮”抉择时,义无反顾实施扶弱救急见义勇为行为。

  根据新出台的《办法》,以下行为可以被定义为扶弱救急见义勇为:当他人因突发疾病、交通事故、意外事件等原因倒地、受伤,且丧失或者部分丧失自救能力时,行为人积极主动实施搀扶倒地群众、拨打急救和报警电话、主动实施急救措施、及时送医救治、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他人人身和财产遭受更大损失等行为,均可以予以专项奖励和救济。

  《办法》在奖励与救济机制方面构建了“分层保障、精准覆盖”的体系。在奖励层面,根据《无锡市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规定,有见义勇为表现的,公安机关将酌情予以奖励。在奖励的基础上,公安机关还将对这三个群体予以救济:一是受到见义勇为奖励的行为人,因实施行为时导致自身或者他人损失的,受助人无力补偿或者补偿不足的,予以专项救济;二是行为人与受助人发生重大争议,无法证明造成受助人倒地、受伤是行为人所致,但能够证明行为人实施扶弱救急见义勇为行为而自身遭受损失的,可以对行为人予以部分或者全额专项救济;三是因行为人过失需承担相应责任,由于家庭特别困难无力承担有关赔偿责任,可以对行为人予以专项救济。

  据悉,扶弱救急见义勇为专项救济金由市见义勇为基金会通过基金拨付、专项募集、购买保险等渠道予以保障,为扶弱救急见义勇为行为提供经济兜底。此外,《办法》还明确了“反诬告”的处置条款,受助人对扶弱救急见义勇为行为人进行不实指控,捏造事实诬告陷害行为人的,公安机关协助行为人,依法追究受助人的刑事、行政、民事法律责任,为扶弱救急见义勇为行为提供法律保障。

  下一步,全市各级见义勇为基金会、公安机关将联合有关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办法》内容、实施情况和典型事例,进一步引领“弱者有人扶、难者有人帮、危者有人救”的价值导向,营造“在无锡、放心扶”的浓厚见义勇为社会氛围。(崔欣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