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半年最强冷空气的“助攻”下,无锡终于入秋了。昨天,无锡市气象台宣布,无锡在10月18日正式进入气象意义上的秋天。这是无锡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晚入秋纪录,标志着“超长待机版”夏天画上句号。
10月18日 创最晚入秋纪录
气象学上,入秋标准为滑动平均气温连续5天小于22℃,将第1个小于22℃的日期作为秋天的起始日。一夜风雨过,锡城夏意消,昨天还穿着短袖喊热的无锡人,瞬间被秋凉打了个措手不及,纷纷喊着“好冷”。昨天,我市最低气温仅有17.9℃,创下半年以来气温新低。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4天平均气温都在22℃以下,我市于10月18日正式入秋。
据统计,无锡历年平均入秋的时间为9月29日,此前最晚入秋纪录是2021年的10月11日。今年无锡入秋时间比常年偏迟19天,刷新了最晚入秋纪录。从气象部门的监测数据来看,近年来入秋偏晚似乎成了常态,从2021年以来,除了2022年在9月入秋外,其他3年的入秋时间均在10月,也将平均入秋时间不断往后拉,季节变化呈现出夏天越来越长、入秋越来越晚的大趋势。
160天 历史上最长的夏天
进入5月,锡城的阳光开启了“暴走”模式,无锡于5月12日正式入夏,比常年提前了24天,刷新了我市最早入夏纪录。最早入夏+最晚入秋=夏天“超长待机”,今年夏季累计达160天,这一数字让这个夏天成为有正式气象数据以来最长的一个夏天。
进入10月,今年的中秋节不仅成为无锡历史上最热的中秋节,同时也刷新了2022年10月3日的最晚高温日纪录。至此,今年锡城的高温日数定格在52天,与2024年并列历史第二多,距离排名第一的2022年仅有一天之差。
都是副热带高压“惹祸”
尽管高温持续时间长,但今年锡城极端最高气温为8月24日的39.1℃,未触及历史峰值,甚至连一天40℃+都没有,可见今年高温的特点是“耐力惊人”而非“强度爆表”。这一切反常现象的幕后“总导演”,正是大家熟悉的副热带高压,它如同一个盘踞在我市上空的巨型“高温火炉”,其内部盛行下沉气流,导致天气晴朗少雨、太阳毫无保留地炙烤大地。
按照常年的“剧本”,进入10月后,副高本该南撤到华南地区并进一步退入南海或东撤至太平洋,让出天气舞台的主导权。然而,今年的副高却“赖着不走”,阻碍了锡城的入秋步伐。
冷空气将持续补充南下
昨天,北方冷空气携风带雨强势南下,让市民朋友有了“一秒入冬”的错觉。从江苏省24小时变温实况图来看,地处西南角的苏锡常“冻”成了深蓝色,锡城17日14时至昨天14时的降温幅度为9.4℃。今天起,冷空气会持续补充南下,不过因为副热带高压还在“负隅顽抗”,冷空气南下的速度比较慢,所以锡城的降温不是“跳楼机”式的猛跌,而是一步步往下滑,整个降温会持续三四天时间。这几天最高气温都在20℃以下,最低气温一路下探,下周二的最低气温只有13℃,早晚出门如果不穿件外套,大概率会被冻得直哆嗦。
从江苏气象发布的预测看,预计苏南地区今年10月21日至11月10日的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2℃,极端最高气温20℃~25℃。也就是说,后面还会微微“暖和”起来。
(晚报记者 吴雨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