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教育

无锡向全国分享思政教育经验

大中小学同频共振,践行“大思政”理念

  近日,“思政引领力 铸魂育新篇”2025思政课一体化发展与创新交流大会举行。约300名来自全国的思政领域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等参与交流研讨。无锡市教育局在会上作专题交流,分享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经验做法。

  靶向发力,责任“清单化”落实

  近年来,无锡不断开创思政教育新局面,积极探索“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无锡路径。“‘锡’引领航:无锡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构建”获评江苏省首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区域综合示范项目。

  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形成思政课建设“责任清单”,围绕八大领域,整体架构大中小学各学段教学。市教育局坚持全面统筹推进,建立“四专四动”工作机制,即通过“专项计划、专项调研、专项课题、专项经费”,形成“市区推动、学校联动、家校促动、时空互动”格局。

  采访获悉,我市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首批联盟校29所,覆盖全市各板块,后续每年新增的省级以上思政育人特色学校、重点课题项目学校将加入其中。无锡还成立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建设江南大学、无锡学院等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深化无锡市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联盟建设,引领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整体提升。

  多元融通,构建“大思政”格局

  我市持续深化思政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分主题、分对象、分学段,连续6年每年打造100节大中小学思政“金课”。同时,无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连续2年举办全国性的“指向融合育人的课程思政建设专题研讨会”,协同省内外100所知名高校和中小学共同探索课程思政建设。

  通过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机制,拓展用好社会大课堂资源,无锡打造充满地域特色的“大思政课”。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打造“江南行、家国情”实践育人品牌,目前已建有155个市级大中小学“行知大学堂”社会实践基地。“我们联合市委宣传部、网信办共同开发‘锡引力·新思享——太湖讲习所’等理论传播阵地,生产出包含短视频、微动漫、H5等多类型,共360余部作品,浏览量达8000万。”

  一堂堂精心打磨的“大思政课”不断出圈,正是无锡扎实做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有力证明。今年秋学期,以“做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获央视专题报道,“童声嘹亮 薪火长歌”一课获得央视新闻频道报道。每年毕业季,我市分别面向全市高中生、大学生开设集体毕业思政课,激励广大青年学子立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多措并举,推进“一体化”研训

  无锡在全市500余所中小学党组织全覆盖开设“铸魂课”“溯源课”“修身课”;统筹指导高校思政队伍建设,让部、省、市不同层级隶属关系的15所高校由原本“分散自转”变为“联合公转”,推动地区高校思政课质量整体提升。

  为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等方面的贯通,市教育局组织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联盟学校,常态化开展“面对面”“手拉手”备课,实行精细化“同课异构”磨课,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江南大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开发专门培训项目,构建不同学段“协同作战”的思政课教育体系,助力全市大中小学思政教师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的全面提升。2024年,无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工作获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重点项目”。

  未来,无锡将持续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建立完善“价值引领—知识融合—实践淬炼”的三位一体育人体系,通过更加深入的课题研究、更加丰富的教学实践,传好思政“接力棒”,跑好思政“接力赛”,用“大思政”理念引导学生收获“大立场”“大思想”“大智慧”。

  (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