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时评

助力夜市“烟火气”跨越寒暑

  10月1日,位于新吴区江溪街道的“南方夜市”正式开张,受到市民高度关注。此前,火遍社交平台的近湖路夜市,也从无序生长的状态步入规范化管理的阶段。如何让夜市融入市井生活,与城市的璀璨灯火相映生辉?不少市民纷纷支招,现摘录部分市民的观点,欢迎大家就激发夜市活力提出宝贵建议。

  @西西:管理部门首先要有不禁止的立场,其次是因势利导做好服务与规范。这些规矩必须做到:不扰民、不影响基本的交通、食品必须安全。我们理解的“烟火气”,不应该局限于烧烤的“烟”和小龙虾的“火”,要贴近真实的生活需求。像居民区,尤其是老小区、小街小巷等,就是最具烟火气的地方,应该允许夜市的存在。

  @松子:我支持夜市经济发展,很多城市都有夜市,夜市好不好,要从受不受消费者欢迎的角度来看。由此带来的各种问题,总会有办法解决的。现在的问题在于,相关部门事无巨细、过度监管,对夜市来说,并不是管得越多越好。

  @勾吴骂蠡港:红梅市场、花鸟市场最初也是自发形成的路边摊,当时监管部门没有过度管制,随后市场蓬勃发展,马路边容纳不下时,顺势建造了无锡招商城和南禅寺花鸟市场,对待夜市也需要这样的引导。

  @茶墨人生:我曾经在西河头住了20年,那条街两边都是各种小摊,连裁缝铺都有,很热闹,很方便。现在连路名都改掉了,只留下回忆。

  @无锡小路:培育繁华夜市需要多年,毁掉却很容易。

  @寓籍:在无锡一些路段,有关部门严格限制沿街商铺外摆,要求不准超越一米线。但店内空间有限,店外空间宽阔,商家为此叫苦不迭。另外,有的夜市上卖的商品价格太贵了,没有常态化运营的理念,很难长久。

  @菜园:说到底管理者还是停留在“管”的层面,缺少服务意识。其实搞活夜市,也要做好把关。一些夜市看上去就很干净卫生,口味也各具特色,吃的人自然就多。摊位上的小吃能不能吸引人们重复消费也很重要。此外,政府要下大力气培育夜市,要一年接着一年干,像重庆、成都等地的夜市那么活跃,都是经过多年培育慢慢形成的。

  (秋心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