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王良人先生83岁了。作为书画名家秦古柳的入室弟子,他孜孜不倦于中国画的求索和创作已超过一个甲子的岁月。而今,他依然每天作画,从不懈怠,一直保持着蓬勃的创作活力,行家赞誉他是“太湖画派”中的一匹黑马,“人书俱老”,具有较为鲜明的个人风格。
王良人是懂得兼收并蓄道理的。从学画那天起,他一方面向秦古柳先生学,同时也向学长钱绍武﹑董欣宾等人学。20世纪80年代,他有幸结识刘海粟大师,又得到海老的点拨。另一方面,他始终秉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宗旨,与时俱进,向书本学,从生活中汲取养料,在行走采风中体察山河岁月的博大与深邃,寻觅创作的真谛,锻造自己的能力。他的师兄董欣宾曾评价:“他的画厚稳中来,天息在实处进出,守师门之法,兼收并吸,所以画得丰富多彩。我喜欢他的画天璞无华,笔笔走尽送到,比较起今天被捧上了天的许多贴上某某大名家商标的‘名画’‘名家’不知要可贵多少。”“作品难得的是一个自己,但明眼人又一看便知是秦门一脉中走来的。”董欣宾不仅是书画大家,也是书画理论方面的名家,他的说法可以成为理解﹑欣赏王良人山水画脉络的导读。
王良人出生在浙江岱山的海滨小城,但是18岁来到无锡后,便一直生活在这方水土,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体察。因此,他的山水画创作比较多地着眼于此,而且贯彻始终。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其风格也是有变化的:青年时代偏重于清新简洁,中年时期浓郁繁复,老年以后注重做减法,由对景实写到简化成画出心中蕴藉着的太湖山水,以至在凝练简洁的尺幅之中,能够让人感受到思绪的连绵和情思的涌动。
王良人的太湖山水画,大致有如下特点:近景树木繁复苍郁,内中屋脊若隐若现,于静谧中透露出从容﹑淡泊的生活气息;中景为满湖烟水,或一叶扁舟,飘然而去,或一处桅船泊在其间,超然物外;远景则为写实的起伏连绵的群山或务虚的浅虚山峦,呈现的是与世无争的内心世界。在如此朗润丰富的画作面前,观者视之,移情之意顿生,好像漫步在太湖之滨,或徜徉于春柳长堤,或流连于秋枫岸边,充分领略到了太湖山水的形神奥妙。这中间的精品有《江南烟雨几人家》《湖光秋色图》《江渚泊舟》《湖滨山村》《湖岸松阴一扁舟》《三月桃花红》等。另有部分精品,尤其刚出道时所作,是他与老师秦古柳或师兄董欣宾合作完成的,比如与秦古柳合作的《梅园》,与董欣宾合作的《秋江图》《春江牧牛》《迎客图》等。这些作品不仅是王良人的压箱底之作,也体现了其老师秦古柳和师兄董欣宾给予的肯定和提携。
王良人的第二类山水画作品主要得力于他的“行万里路”。王良人的经济条件不算宽裕,但是为了“搜尽奇峰打草稿”来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他自费深入名山大川去写生,在广阔天地中追求艺术的变革与创新。这些作品相对于太湖山水画而言,由于题材本身具有的特点和要求,因此在笔墨的运用和线条的勾勒上,注重刚劲﹑粗犷﹑峭拔和雄健,其中代表作有《祁连山暮色》《十月黄河》《河西走廊》等。以《祁连山暮色》为例,该画尺幅不大,68厘米×45厘米,为纸本水墨。但见画面暮色苍茫,气质凝练厚重,气势极为壮阔,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北国山水的大气和沉郁。该画几乎全用水墨来加以表现。近景繁复茂密的树木用浓墨渲染、勾勒,内中的层次、轮廓、树冠、树枝、树叶却清晰可辨。中间点缀着房屋,其中一处,稍许抹了一点赭黄,应该是夕阳下山后的余晖。远景则是连绵起伏的群山,群山的山色由黑而灰地遮蔽了天际线,符合透视的美学原理。
人都是有思乡情结的。年事已高后,王良人对童年的生活十分怀恋,每每忆及,倍感亲切,他要用手中的笔墨来反映这些生活。于是,就构成了他的第三类山水画作品。他画了许多大海题材的作品,如《海岸惊涛》《出航图》《东山日出图》《海之魂》等。以《海之魂》为例,它在构图上不走常规路,极富创新性:把焦黑的海礁放在画面中央,四周波涛汹涌,浪花似雪,以无坚不摧的威力肆虐着,扑向耸立在海中央的焦黑海礁,海礁却巍然屹立,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充分表达和体现出与题目相对应的象征意义。对于这些画,钱绍武先生评论:“良人画了那么多的大海,朝晦夕阴,气象万千,国画中很少有人画大海,他走出了一条新路。”
王良人平时和师兄董欣宾最为投契,常有往来并相互切磋,彼此非常了解。王良人认为,他的山水画作品较之于董欣宾,要“甜”一点,没有董欣宾的恣肆﹑潇洒和生辣,如果仅从技法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但是如果从认识的高度、学理的修养、学问的广博和作品的内涵来看,董欣宾作为新文人画派领军人物的位置是毋庸置疑、值得他学习的。他受董欣宾的影响较深,有些作品在没有题款的情况下,往往会被认为是董欣宾作品。有买家看上了这一点,希望他多画点这类作品,愿意高价收购。对此,王良人一口拒绝。他说自己学董欣宾是仰慕其人品和技艺,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绝不会去做以此牟利的事情。他近年来的画,已经从董欣宾那里走出来了,书法也有精进。他不求闻达,但是,闻达自至矣。收藏其作品的人越来越多,其个人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被公认为是一位人品、画品俱佳的画家。(张颂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