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太湖周刊

在氤氲墨香中充实自己

  我的毛笔字有些基础,这得益于当年在师范学校的训练。一次偶然机会,看到朋友在线学习书法,我也想加入。向线上教育机构咨询时,老师却极力推荐我学习国画,说我练过书法,对于线条控制应该进步较快。我试学了几节课,发现内容循序渐进,自己能够跟上,便正式报名学习。

  我配齐了笔墨、颜料、调色盘、宣纸等用品,老师从画梅兰竹菊教起,从如何调墨色、运笔讲起。每节课都分解演示,如梅花的老干和新枝、花的盛开或含苞、花头的朝向等如何去表现,然后再组合在一起画。画兰亦是如此。兰花被誉为“笔墨之祖”,俗语有云:“一生兰,半生竹。”足见其难度之高。然而,也正是在不断练习中,我对线条的把控能力得以提升。

  学习期间穿插着名作欣赏、国画理论等,渐渐我的兴趣越来越浓厚。线上教育优势在于能很清晰地看到老师的一笔一画,即使没跟上,也可以课后反复看回放。

  刚开始我画树不像树,画花不像花,用墨不是过重就是过淡,只能依样画葫芦地描出一朵花、一棵树、一块石头,再一组组去画。如此循序渐进,继而领悟绘画要领,诸如勾皴擦染点,墨分五色、意在笔先,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等。平时看看有关方面的文章和作品,在水墨交融中体味无限美感,在色彩斑斓中领略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用了近一年时间,把花鸟、山水、人物学了一遍,在氤氲墨香中,我感受到生活的充实与身心的愉悦。

  回头再看看作业,有“俏也不争春”的梅花、有高风亮节的竹子、有雍容华贵的牡丹,有高山沟壑、有流云飞瀑、有草虫果蔬,也有顽皮活泼的孩童……顿时有了成就感。

  后来经人介绍,我认识了本地的美协主席,他为人热情,诲人不倦,有好几位爱好者跟他学习山水画。以往我习惯伏案作画,而他一开始就指导我们将宣纸固定在墙面上作画,这对控笔要求高,当然也非常锻炼控笔能力。因为以后画整张大画时,可从整体上去把握。

  由临摹到写生,这是绘画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记得第一次外出写生,老师早已踩好了点,汽车径直开进山林深处。几个人坐在一块空地上,圆圆的太阳悬在光秃秃的枝丫之上,阳光温柔地洒进冬日的山林。风在轻声低吟,鸟在婉转歌唱,心也随自然的律动而动。

  我静心观察眼前的山峦,线条高低起伏,山色深深浅浅,一株树独立山巅,清瘦中深藏沉稳厚重,寂寞中饱含淡然平静,俨然是一幅意境悠远的水墨画。我为这画面折服了,迅速用笔墨尽情去表现。此时,我更觉得“行万里路”之重要。

  (唐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