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探索

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王芳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置于突出位置,作出系统部署,彰显了我们党始终不渝的人民立场和价值追求。全会强调“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畅通社会流动渠道,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这为我们在新征程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对无锡而言,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既是服务全省全国大局的政治责任,更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无锡经济基础扎实,民生保障水平较高,城乡发展较为均衡,具备在共同富裕道路上先行探索的坚实基础。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收入分配结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必须准确把握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的深刻内涵;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强化制度创新,注重循序渐进,将全会精神转化为无锡的具体实践。

  ■聚焦高质量发展,夯实共同富裕物质基础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无锡必须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将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要立足自身产业基础扎实、科技创新资源集聚的优势,紧紧围绕“465”现代产业集群建设目标,加快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着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布局未来产业赛道;要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融合发展,通过技术突破和产业变革,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要优化市域空间布局,推动各板块立足资源禀赋实现特色发展、联动发展,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在更大范围内促进资本、技术、人才、数据等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与优化配置,提升无锡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能级和辐射带动力,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注入强劲而持久的动能。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优化共同富裕核心环节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推动共同富裕的核心环节。无锡要致力于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在初次分配领域,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适应产业变革和市场竞争的能力;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及正常增长机制,完善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特别是探索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有效路径。在再分配领域,要更好发挥政府的调节作用,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力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第三次分配领域,要积极营造崇尚公益的社会氛围,完善有利于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鼓励引导高收入群体和企业家积极回报社会,最终推动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

  ■加强民生保障建设,筑牢共同富裕坚实根基

  构建普惠、公平、可持续的民生保障体系,是促进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制度安排。无锡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将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支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要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发展多样化、多层次的商业保险,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格外关注、关爱、关心残疾人、困难老年人、孤儿等特殊困难群体;要加快推进健康无锡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要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配套措施,大力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破解共同富裕难点痛点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发展差距,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课题。无锡要深入践行“千万工程”所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在乡村全面振兴上持续发力、务求实效。要着力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妥有序盘活农村闲置的宅基地、农房、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等资源资产,让“沉睡”的资源转化为发展的资本;要立足乡村特有的生态、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拓宽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和增收致富的渠道;要着力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畅通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通道,引导更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乡村流动。要持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向薄弱环节覆盖,逐步实现城乡在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方面的标准统一、制度并轨、质量趋近,让农民也能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大致相当的现代化生活品质。

  ■促进精神生活富裕,提升共同富裕文化内涵

  在扎实推进物质富裕的同时,必须同步推进精神富裕,着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其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群众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筑牢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大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要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和活态传承,深入挖掘和阐释无锡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与时代价值,持续提升城市文化品牌影响力;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作者系无锡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室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