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物、旧衣被褥、露营装备……这些几个月才用上一次的物品,该往哪儿放?如今,迷你仓正成为越来越多无锡市民的收纳新选择。所谓“迷你仓”,是一种可按天租赁的灵活仓储空间,大小从1立方米到数十立方米不等。近日,记者走访无锡多家迷你仓,探访这一新兴业态的真实面貌。
闲置物品有了“新家”
在梁溪区金轮星空间生活广场的负一楼,市民李先生拿着手机进行迷你仓租赁操作,脚边放着帐篷、折叠桌椅、睡袋等。李先生说,这些物品使用频率不高,放在迷你仓正好解决了他的收纳难题。
记者在手机小程序上看到,这里的迷你仓最小的只有1.44立方米,最大的有22.32立方米,价格从每天5元到50多元不等。记者联系到店长,据其介绍,迷你仓主要按天收费,租的时间长有优惠,仓库平时都是上锁的,可以通过手机解锁,后续还将加入人脸识别功能,进一步提升安全性。
一些市民也将暂时无人居住的房屋乃至车库改造成迷你仓对外出租。在滨湖区永旺大桥附近,有一处由老房子改建而成的迷你仓。据介绍,约20平方米的仓库,每月租金为850元,若一次性支付1年费用则为1万元。10平方米的仓库实行一口价,每月300元。
梁溪区广益地铁站附近的迷你仓则给出了10平方米每月300元的报价。该迷你仓是某公司的闲置区,作为仓库出租的部分约20平方米。仓库主人告诉记者,他们租赁了一套Loft公寓作为办公区,因人员调动,公寓一层空置,他们便打算将其作为仓库租赁出去,价格为每月300元,三个月起租。记者来访之前,已有多名从事电商与外贸工作的人员前来询价。
闲置物品带着“回忆”
迷你仓里究竟存了些什么?记者调查发现,除季节性衣物、被褥、儿童玩具、健身器材等常见物品外,不少用户因装修、搬迁等短期需求选择租赁迷你仓存放物品。年轻家庭和租客群体成为主力军,他们希望通过外部仓储释放居住空间,实现“随用随取,灵活自由”。
还有一些用户为珍藏回忆而选择迷你仓。市民殷女士搬新家的时候收拾出很多物品:孩子小时候的衣服和玩具、与丈夫恋爱时收到的已经褪色的礼物,这些都舍不得丢,但家里缺乏存放条件。“放在房间里会积灰,收纳起来可能哪天就忘了放在哪了。放在迷你仓里,我反而隔一段时间就会想到它们。”
此外,部分小微企业也将迷你仓作为灵活仓储选择。一位网店店主表示,订单波动时,迷你仓能随时扩容或缩租,“成本远低于长租大仓库。”
存放时应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尽管迷你仓满足了市民的小型存储需求,但也潜藏法律风险。江苏蠡湖律师事务所律师周航表示,具有仓储资质的企业的迷你仓和居民住宅改建的迷你仓,两者的性质是不同的,一个签订的是仓储合同,一个签订的是租赁合同。
周航说,租赁有资质的企业开设的迷你仓,双方签订的是仓储合同,其核心是“保管与储存”,经营者需要对存储物进行验收、保管,并承担相应的保管责任,同时,经营者有权规定禁止存放的物品。租赁居民的屋子属于租赁合同,核心是转移“场地的使用权”,出租人的主要义务是提供符合约定的租赁物,对物品损坏通常仅因房屋本身问题(如漏水、结构缺陷)承担责任,承租人需自行保管物品。
此外,将住房改作迷你仓,属于改变房屋用途,需办理仓储类营业执照,否则可能构成无照经营。同时,仓储场所必须符合消防、治安等公共安全标准,擅自将住宅用于商用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
周航建议,消费者在选择迷你仓时应优先考虑具备合法资质的正规企业,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尤其关注保管责任、赔偿范围及免责情形,避免因性质模糊导致责任纠纷。
(晚报记者 甄泽 见习记者 朱冰冰/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