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断崖式”降温,市民们纷纷翻箱倒柜,开启换季“忙碌模式”。冷空气不仅让人们裹紧了衣裳,也点燃了城市的“暖经济”。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多个与御寒保暖相关的行业迎来了首波火热行情。
干洗店:订单激增,只为“穿得暖”
走进“牧丽洗衣”信成店,衣物存放区的景象与半个月前大不相同:五颜六色的呢子大衣、羽绒服和加绒卫衣密集悬挂,取代了夏季轻薄的裙装。店员们在衣架间穿梭忙碌,为清洗完成的衣物寻找位置。
“干洗店的常规旺季通常在三四月份冬春换季,顾客会在存放冬衣前集中送来清洗。”“优特洗衣”的店长介绍,“每年换季都会有一个小高峰,但像今年这样因突然降温而带来的‘急单’高峰,确实来得有点猛。”记者在梁溪区、经开区多家干洗店走访时,店员们均表示,近期气温骤降明显带动生意升温。
“我们实行会员制,平时业务比较平稳。但气温一降,送洗的衣物量肉眼可见地增长了。”“牧丽洗衣”的店长指着一件泛黄的白色卫衣解释道,“很多冬衣因存储不当,取出时已带有污渍。像这件衣领和帽檐的汗渍油脂未彻底洗净,存放一年后氧化发黄,只能求助专业清洗。”
除了卫衣,呢子大衣与羊毛大衣也是在存储后容易出现问题的“重灾区”。“在无锡这种湿度较高的地方,存储不当衣物容易滋生霉斑,甚至引来衣蛾、衣鱼啃食纤维。”拥有十五年干洗经验的李师傅分享了他的冬季衣物存储秘诀,“衣柜内要保持干燥,最重要的是,冬季衣物每年至少要晾在通风处两到三次。这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防护方法。”
收纳师:日程爆满,助力“住得暖”
气温骤降,从箱底翻出的大量厚重衣物如何安放,成了不少家庭的“御寒烦恼”。无锡私人整理收纳师小艾对此感受尤为深刻。从事收纳行业六年的她,近期在不同客户家中“连轴转”,日程已排满至下周五。小艾笑着“抱怨”:“换季降温最容易‘爆单’,客户们急着把夏秋衣物收起来,为厚重冬衣腾地方。我的工作就是帮他们在有限空间里实现高效、美观的收纳。”
她告诉记者,自己的工作远不止“叠衣服”,还包括规划收纳空间、评估衣物数量、分类整理衣物、设计收纳方案,思考如何放置衣物才能方便拿取、如何节省换季衣物的空间,都是收纳师的职责所在。
记者在大众点评App上咨询多家提供收纳服务的家政公司,也印证了这一行情。大部分公司表示,“收纳整理”服务需至少提前两小时预约,下单后仍需根据现有订单排队,等待收纳师协调好时间后上门。“最近订单比较集中,收纳师的工作量都比较大。”一位客服人员解释道。
炒货店:栗子飘香,满足“吃得暖”
寒风中,没有什么比一份热腾腾、香喷喷的街头小食更能温暖身心。在无锡街头,糖炒栗子的香气成为冷风中最诱人的招牌。
记者在南禅寺“金大栗”店前看到,等待购买的市民已排起小队。刚买到一袋糖炒栗子的王女士说:“天冷了就馋这一口,捧在手里热乎乎的,吃下去整个人都暖和了。”
朝阳市场附近一家炒货店老板一边装袋,一边向记者传授挑选栗子的秘诀:“先捏,要选硬实的才饱满;再看,壳上不能有虫眼或斑点,栗子‘屁股’尤其不能发霉。”他还补充了一个小窍门:“因为光合作用,一面平一面圆的栗子通常更甜,但两面都平的栗子壳厚,虫蛀少,‘踩雷’概率低。”
开在居民区的干货店近期生意也好了不少。在芦庄一家干货店里,店家今年推出了新花样:一批新口味的瓜子和花生,如榴莲味、柠檬味等,被摆放在显眼位置,吸引了不少年轻人驻足尝鲜。店主笑着说:“现在大家口味越来越刁,光有原味压不住阵了。”这些新口味炒货采用天然香料腌制,既保留了坚果本香,又增添了新意,不少老顾客也忍不住买几包试试。
不仅炒货店、栗子店生意红火,各大奶茶店也迅速抓住了这波“暖经济”。焦糖板栗奶茶、板栗牛乳、栗子芋泥奶茶等纷纷成为热饮主角,一系列应季新口味吸引了大量年轻人选购。
(晚报记者 甄泽 见习记者 朱冰冰/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