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秋风渐起,天气转凉,无锡街头的“清凉驿站”悄然转型。记者走访发现,曾经以提供凉茶、避暑纳凉为主要功能的驿站,如今正根据季节变化灵活调整服务内容,悄然转型为集避寒、便民、学习、休闲于一体的“暖心港湾”。
走进无锡高新区(新吴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这里白天是为市民提供避雨、休闲服务的场所,夜晚则焕发出新的活力。秋季夜校课程刚刚“上新”,时尚走秀、配音等新潮课程就吸引了众多市民。
驿站工作人员小魏说,为应对天气转凉,驿站不仅及时调整物资储备,还为志愿者们精心准备了一场制作羊毛毡手套的DIY礼遇活动。“我们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感谢志愿者的付出。”小魏说。
功能的延伸,让驿站超越了简单的季节性服务,成为连接社区、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在经开区信成花园社区,一处24小时开放、可刷身份证进入的“清凉驿站”的置物架上,已经放置了暖宝宝贴,一旁的微波炉随时可供过往户外工作者加热饭菜,小小的细节里满是城市的温度和关怀。
年末考试季来临,年轻学子和备考人员对安静自习空间的需求显著增多,这一新兴需求也被“清凉驿站”迅速捕捉。在社交平台小红书上,有网友主动提问:“无锡经开区有没有可以无偿学习的地方?”在问题的下方,不少热心网友充当起“城市向导”,积极推荐身边的驿站空间,“玉兰花园社区有,安静又不吵,很适合学习。”“万欣社区里有个图书馆,很适合。”……这些来自市民的真实反馈,印证了驿站功能的多样性已被市民熟知和认可。
据了解,目前,无锡市有411个“清凉驿站”。天气转凉后,部分驿站原先的外摆区域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变身为便民市集或社区活动的露天场地,进一步拓展了驿站的公共服务半径,服务更多人群。(毛岑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