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敏
夏天流浪的鸟儿,来到我的窗前歌唱,又飞去了。
秋日的黄叶,它们没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飘落在那里。
——《飞鸟集》
今年江南的夏天持续时间特别长,天气居然一直炎热到了10月中旬。然后,北方的风带来些凉意,阴雨数日后天气突然放晴,阳光和煦明亮,湛蓝的天空飘浮着朵朵白云,桂花也已开放,甜香溢满整个城市。这时节,独自走在蠡湖边的湿地公园内,心里真是满满的欢喜。
于是想起了泰戈尔《飞鸟集》的第一首诗,它以飞鸟和黄叶的对比,描绘了夏与秋两种景象的转换,传递出不同的生命状态与氛围。你看,在夏日的璀璨阳光里,鸟儿曾一只只地来到我的窗前婉转鸣唱,之后又欢快地拍着翅膀翩然离去,而当时光转到寂寥的秋天,我看到树上的黄叶,叹息着轻轻飘落在地,堆积于窗下。
这首诗歌里的“Stray birds”,我认定应该是指无拘无束的飞鸟,它们是漫游、游荡、流浪、闲逛、漂泊的鸟儿,代表着夏日的生机与灵动,它们主动来访、留下歌声,又自由离去,充满鲜活的生命力,展现了夏日的动态之美。而后一句“Yellow leaves”则用拟人手法赋予落叶情绪,描绘出秋日的静态与感伤——落叶无声飘落,仿佛带着一声叹息,秋的氛围静谧又略带怅然。这是秋日的典型意象,象征生命的成熟与落幕。
其实仔细研读这句诗歌,我觉得它对秋叶的描述稍微负面了些,因为夏季虽然异常明媚,充满阳光与活力,生命中一些丰盛的收获,也会在此时如飞鸟般来到我们的生命中,因此我们满心欢喜地热爱它、拥抱它,但夏季也有短暂和炎热的缺点,所以在炎夏过后凉秋来临之际,我们正可享受这清爽宜人的天气,静静欣赏眼前的美好秋色。黄叶的坠落也许确实略带忧伤,但它们并非在夏季之后就急速坠落。在坠落之前,它们会在阳光下秋风中的枝头上飘摇和闪耀很久,并吟唱出一首首关于秋天的歌谣,就像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所写:“在睡觉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与泰戈尔的这一缕秋思相比,我觉得中国古代文人更善于欣赏秋天,王维写得最美好:“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春天的美景虽已消逝,但秋日的山居同样如诗如画般的美好,在此休憩与停留,正可远离尘嚣、回归本心。
刘禹锡写得最豪迈:“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是的,自然之秋并非只有凋零,还有“晴空鹤飞”的生机与壮阔,因此人生即使遭遇低谷、身处逆境,仍可保有昂扬向上、不甘沉沦的精神。千年之前,作者在创作这首诗歌时,确实也正处于被贬谪的低谷期。
而范仲淹所状写的秋色更是经典,我们都曾在课本上学习过:“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这里他也写到了黄叶,却是用天空澄澈的“碧”与落叶铺地的“黄”形成强烈对比,一“上”一“下”覆盖天地,瞬间铺开了秋日天高地阔的宏阔画卷,明亮中带有几分萧瑟感。
走在绿意依然满满的秋日暖阳里,我发现这时节还看不到“数树深红出浅黄”的灿烂秋色,但是风很大,因此我一路上听到了秋声。是的,在秋色之前,秋声肯定是先期来到的。古人描写秋声的辞赋里,最为经典的当数欧阳修的《秋声赋》,估计老夫子他白日忙于公务,因此是在星月皎洁的夜晚听取秋声,而我却可以悠闲地在晴天朗日之下看到明亮秋色,听见爽朗秋声,另外还意外地捡拾到一群灿烂的秋之花朵,不知这花朵可有知音乎?所谓的生之愉悦,即在此时此刻矣。
因为缺乏灵感,我已经很久不写诗了,但那天心情太好,就借助AI胡乱写了一首小诗,题名《晴湖风叶》:
云朵将天空擦得发亮
又一起躲进池塘玩耍
湖波追着风跑
柳树吹乱了她的一头发
每一片叶子都在枝头
闪闪发光
这个世界,它
一时安静
一时喧闹
一时惆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