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太湖周刊

面子与里子

  □项友炜

  人生在世,要活得体面、活得充实,少不了“既要讲面子,更要讲里子”。

  面子与里子,是在民间实践中逐渐形成并丰富起来的通俗说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反映了中国社会文化中对表象与本质、外在与内在关系的朴素认知。

  先说面子。人生有“三碗面”:体面、场面、情面。面子需里子支撑,否则便如棉袄裹芦花——表面光鲜内里虚浮。《孟子》中有则“齐人乞食”的寓言:有一个齐国人常在墓地乞讨祭品充饥,回家后却在妻妾面前吹嘘自己又被有钱有势的人请去吃饭了。日子久了,妻子心生怀疑,偷偷跟踪丈夫后揭穿真相。此寓言讽刺了为虚荣牺牲尊严的行为,揭示了面子的虚伪性。现如今,有些以营利为目的的文化策划公司,针对地方追求“知名度”的迫切心理,游说个别政府出巨资办大型文艺演出,其结果,不仅未达预期效果,反而浪费了纳税人的钱。

  只做表面文章、热衷搞形式主义,这是党和政府三令五申不能为之的。可是,有的地方和单位,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层层发动,声势浩大,一时也有所成效,但检查过后,貌似已整改的问题又重新暴露出来。举个比较典型的例子:部分居民小区针对宠物管理,在大检查来临前建起“宠物公厕”“宠物便纸箱”,并配专人督查。可检查过后呢,几乎无人管啦。便纸箱里没有纸,猫猫狗狗仍然随地大小便。为何?还是里子没搞好的缘故。

  当然,适度维护面子可促人上进。比如穿衣打扮得体、言谈举止有礼、家庭及单位环境整洁,这些都会给人以良好的舒适感。但在社会交往中,予人体面是智慧,需避免“面子绑架”。有时,太讲体面、场面和情面,往往会走向事物之反面。

  再说里子。《左传》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面子如毛,里子为皮,里子可理解为内在的品质、能力、价值观等核心要素,是生命价值的重要基石,深刻影响个体立世的深度与广度,也是事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夯实里子,面子方能经风雨而不凋。著名演员陈道明拜访钱锺书后感叹,大师家中唯书盈室,“药香、书香,这就是生活的一切”,在学问面前,他感觉自己特别可怜,于是潜心修学,终成“清流戏骨”。这也告诉人们:有了充实之里子,面子自然稳。

  作为混迹于世的个体,里子硬是顶顶重要的,堪称立身之本。倘若你有与时俱进的观念,有丰富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有棒棒的身体,那么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将更有能力去克服困难、发挥自己的才能,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成功的可能性。就国家而言,里子硬,是强国之内核,是兴国之必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进程充分体现了国家内在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持续提升。

  总而言之,面子是“台前”的表演,讲究表面的声誉、尊严、社会地位和形象。里子则是“幕后”的真实,追求的是能力、品德和实力。里子决定面子。有什么样的里子才能有什么样的面子。真正的面子,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挣的。过度追求面子会导致丧失里子。面子是一个人最难放下的,过分要面子终将成为负担。这就是面子与里子的辩证法。